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酒(流)桌(氓)文化,谁是始作俑者?| 循迹晓讲

五星上将森下下士 循迹晓讲 2021-10-05


◎ 循迹 · 用文化给生活另一种可能

◎ 作者:五星上将森下下士

◎ 编辑:马戏团长

◎ 全文约4300字 阅读需要10分钟

◎ 本文首发于【循迹晓讲】公众号 未经授权 不得转载


如果你在大街上拦住青年人,问他最反感公司的哪一点,绝大部分人,尤其是女性,一定回答的是这家公司的酒文化。


在我国,无论你在什么类型的公司,酒桌上常听到一个经典台词是“不喝,是不是不给我面子”,而且,如果饭局中有年轻且酒量有限的女同事,那这个饭局性质就会逐渐变味儿,至于变成什么味儿,我想参加过类似酒局的人心里都清楚。


◎ 图/网络


这种以工作、团建为名头,强者以喝多为借口对弱者动手动脚的酒局,绝对是现代人类社会中最下流、最丑陋的一面


关于这种酒局,很多人会以为这是中国自古以来流传下来的文化糟粕。其实不然,古代中国的酒桌文化和现在我们熟悉的那套,完全是两回事。


例如在明朝,传教士利玛窦就记载过当时的酒局,在客人登门以后,主人会将其引至前厅拜茶,双方互相寒暄几句,然后再进入餐厅去就坐。在全体用餐之前,主人会拿起一只碗并斟满酒,然后从餐厅走到院子里,朝南方向将酒洒在地上,以表示敬天。之后再回来向每一位客人鞠躬行礼,邀请入座,命仆人斟上酒。随后,主人便双手举起酒杯,然后慢慢放下来,邀请大家共饮。


◎ 图《柳如是》剧照


古人用来喝酒的杯子很小,但他们并不是一口喝净,而是采用啜饮的方式,一口一口的喝,重复四五次才喝完一小杯。绝没有今日某些酒局上,一个肥头大耳的玩意儿从坐上站起来说“我简单讲两句”。在喝酒的时候也不碰杯,因为大部分宴会都是分餐制,想碰也碰不着。


另外他们喝的酒都是米酒或者水果酒,绝不是什么白酒(白酒是蒙古西征后从西域传来的),在传统上,汉人是很排斥白酒的,明朝人就认为白酒有毒、低劣、拉不上台面。


现在酒局上,像什么喝酒之前先吹牛逼,饮驴式大口闷白酒,以看人出丑为乐趣等等酒(流)桌(氓)文化,源自我们北方的近邻——苏联




◎ 图/网络


在这方面,俄罗斯人可以说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他们最爱喝的酒叫伏特加,在斯拉夫语里就是水的意思,可想而知,俄国人对高度白酒的依赖程度就像鱼儿离不开水一样


正因为如此爱喝白酒,没到冬天都得冻死一大堆酒蒙子,更严重的是,这种弥漫俄国社会的酗酒文化令俄国男人的平均寿命要比女性少十几年。


◎1950-2010年,俄罗斯男女寿命曲线图


◎ 2008-2018俄罗斯酒精类饮料销售图。2019年10月1日,世界卫生组织发布报告称俄罗斯自2003年以来酒精消费量减少了43%。到2018年,男性的总死亡率降低了39%,女性的总死亡率降低了36%。与酒精有关的死亡人数大幅下降。


有鉴于此,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俄国政府一直对酒限制得比较严格。而在近代俄罗斯第一次提出严厉禁酒令的就是沙皇尼古拉二世。


在日俄战争期间,由于适龄应征入伍者中存在大量的酗酒现象,使征兵工作步履维艰,并且很多士兵患有酒精引起的精神疾病,在和平时期,管不了俄国人酗酒,但牵连到帝国的兴衰,我看啊,早该管管了


◎ 沙俄禁酒宣传海报,对比了一个酗酒和不酗酒的两个俄国人家庭的状况


于是,1914年初,尼古拉二世正式颁布法令,要通过禁酒来“改善人民的经济状况,同时不必担心财政损失”,因为国家的收入不应该来自破坏人民“精神和经济力量”的产品销售收入,而是应该有其他更健康的来源(从彼得大帝时期开始,俄国建立了酒类专营的制度,所以这项收入一直是沙俄政府的重头)。


有趣的是,沙皇的这项禁酒令在十月革命之后得到了布尔什维克的短暂继承


◎ 苏俄禁酒海报


导师列宁给出的禁酒理由是:“伏特加和其他流毒会把我们领回到资本主义时代。”不过没过多久,为了获得更广泛的支持,他就撤销了禁酒令。值得一提是,导师还下令生产一种叫“里科夫加”的酒来替代伏特加(以当时的苏联财长阿列克谢·里科夫命名,这种酒的酒精含量大概在35%左右,低于伏特加),这种酒的酒精含量较低,成本降低后,自然利润就大大提高了。


可见,一旦尝到了酒类专营的好处,连导师也禁不住诱惑,一脚倒车让俄国人回到了”水深火热的资本主义时代“


◎ 不论是工作还是演讲,慈父的旁边必须有一瓶他心爱的精酿白兰地


到了”慈父“斯大林时期,由于他本人就爱好喝酒,特别是喜欢产自格鲁吉亚的精酿白兰地,在慈父的引领下,苏联饮酒之风又开始盛行起来


等到苏德战争爆发,苏联的产粮区工业区大部沦陷,实在生产不出什么能填饱肚子的东西。俗话说得好,“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广大苏军士兵也不是特殊材料做的,不吃点东西,是真拿不起枪


但残酷的现实摆在眼前,粮食确实没多少,士兵确实在挨饿,怎么办?慈父想到一个好主意——配发伏特加。


由于伏特加的原材料之一是能在苦寒地区大面积种植的土豆,因此也就能大量生产酿造。于是,斯大林亲自签署配发伏特加的命令,苏军每人每天一百克,坦克兵加倍


 苏军士兵合影也要有美酒相伴


1942年,光是苏联西部方面军就喝掉了近100万升的伏特加,斯大林格勒方面军消耗了40.7万升,而外高加索方面军则是消耗了120万升葡萄酒。直到1945年5月纳粹德国宣告投降之后,苏军才正式取消了作战部队的伏特加供应。


不过,经过四年的战争,苏联军队的酒量已经彻底的练上来了,再加上战争期间苏联一切事物以军队优先,喝酒的恶习也随之被反哺到社会各界,以至于发展出具有苏维埃特色的酒文化


◎ 攻克柏林的苏军开始,红的白的一块喝


而所谓苏维埃特色的酒文化的核心奥义,即在工作时候用酒对下级或者其他人进行训话和施压。随着苏军占领区的不断扩大,这种苏式酒文化也被带到欧洲各地,而那些被苏军解放的国家深受其害。


二战刚结束时,南斯拉夫领导人吉拉斯带访问团去苏联,当时苏军在南斯拉夫境内烧杀抢奸无恶不作,吉拉斯想跟斯大林好好聊聊,大概意思是“我们同属一个阵营,同是反法西斯的一员,你的士兵作风如此,实在不是战友+阶级兄弟的处事之道。”斯大林混迹酒桌多年,当然明白苏军战士喝多了酒都会做些什么,自然也就知道吉拉斯来访的目的。


◎ “拿来吧你!”


“慈父”虽然杀起苏联人毫不眨眼,但面对外人的指控,还是相当的护犊子,在他眼里,苏军长途跋涉解放(攻占)了你们的国家,借点自行车,撸几块手表,玩几个女人来找乐子,是再正常不过的事。


另外,吉拉斯那种不卑不亢的作风也让慈父非常反感,吉拉斯一向致力于两国发展阶级兄弟情,展开平等外交。可惜慈父根本不想和南斯拉夫拜把子,论兄弟,要做就做铁托的亲爸爸


那么,如何体现父子地位?喝酒!


◎ 米洛万·吉拉斯,政治家,理论家、政论家、作家


结果吉拉斯来苏联第一件事就是吃席,根据他的回忆:“充当服务员的女郎十分漂亮,打扮得过于妖艳,他们端上巨量精致的菜肴,甚至把桌子都压弯了。很显然这种宴会在苏联也不是很常见,因为参加宴会的苏联军官都在眼巴巴望着桌子,他们一来就拼命的大吃大喝。但是南斯拉夫人却好像经历了一次大考验,他们不得不喝酒,虽然这是不符合“共产主义道德”,也就是说,不符合他们军队和党的要求。但他们还是善于自处,特别考虑到他们是不善于喝酒的这一事实。意志力和道德感的巨大发挥帮助他们顶住了许多次干杯,从而终于避免了醉倒。”


不过,慈父也不希望他请的客人有时间观察左右,于是给吉拉斯倒了一杯伏特加,让他为红军干杯。


此时,苏军可能正在南斯拉夫抢劫商铺,强奸妇女,吉拉斯不是精苏,自然不愿意为这群罪犯干杯,只是举杯对慈父说祝您健康长寿。没想到,慈父的表情一下就阴下来了,说“你不给苏军敬酒,是不是不给我面子”(误),强令他为红军干杯。


◎ “你不喝,就是不给我约瑟夫面子”


在慈父的胁迫下,吉拉斯不得不以敬红军的名义一口闷。然后就是跟苏联其他领导一轮又一轮的喝酒,他本人酒量一般,在后半程酒会上只能以啤酒应付,斯大林还拿他开涮:“吉拉斯在这儿像个德国人那样喝啤酒,或许他就是个德国人。


这个玩笑非常不好笑,此时欧洲还没彻底走出德国人留下来的阴影,这就相当于你跟一个饱受日本鬼子残害的人说他长的像太君,可以想象是有多恶毒。吉拉斯在酒桌上吃了大亏,想反映苏联军纪的问题也被各种连消带打给压下去了。


因为苏联人自己能喝且爱喝,所以此后在外交事务上整两瓶就成了日常操作,他们有一条乌斯季诺夫法则谈事之前要先在酒桌上击败对方,以便能主导话语权


◎ 德米特里·费多罗维奇·乌斯季诺夫(1908.10.17一1984.12.20),苏联元帅,苏联英雄,荣获11枚列宁勋章,是苏联历史上荣获列宁勋章最多的两人之一。


这是由苏联元帅、国防部长乌斯季诺夫率先发起,这条法则在苏联对外武器交易上用的特别广泛,武器交易说白了就是做买卖,买方自然要拼命杀价,卖方则会努力抬价,谈到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价格,这事也就成了。


至于怎么谈,乌斯季诺夫给对方狠狠上了一课。


最先领教的是越南人,越南自从统一后野心渐涨,称霸中南半岛是他们新的征程,要实现这个目标自然需要得到大国支持,为此派出代表团前往苏联,打算从苏联采购一批拿得出手的武器。


乌斯季诺夫特别热情的接待了他们,下车之后直奔餐厅。在越南人还没完全反应过来的时候,高烈度的伏特加已然上桌,乌斯季诺夫端起酒杯一饮而尽。越南代表团只得客随主便。推杯换盏之间,越南人相继成为“伏地大将军”,趁着越南代表尚未清醒,乌斯季诺夫拿出合同开始谈判。


在越南人根本来不及思考的情况下,苏联把手里武器卖出高价,狠狠薅了一把越南羊毛。


这一招不仅在越南人身上用过,也跟印度人玩过。


◎ 印度米格-23战机


上世纪70年代,印度想买米格23战斗机、萨姆系列导弹,同样是被请到餐厅,印度人平日信仰印度教,饮食十分清淡不沾荤腥,喝酒更是新鲜事,像伏特加这种高浓度酒基本闻所未闻,代表团十几个人全被喝成了酒精中毒,其中有几个还没抢救过来。酒桌上没把苏联人喝尽兴,自然没办法把价格压的太低,于是苏联又在自己的小弟身上大赚一笔。


不过这种酒桌文化也有玩脱的时候,上世纪60年代初,印尼首任总统苏加诺访问莫斯科,苏联人拿出来传统艺能,先摆出伏特加龙门阵,没成想苏加诺千杯不倒,在酒桌上一点不吃亏。


◎ 苏加诺与玉米晓夫


于是乎他们又想出一道歪招,苏加诺这人不光贪酒还好色,在饭桌上就直呼“寡酒难饮”需要“歌舞助兴”,苏联人特别贴心的给配了女招待,白天陪他喝酒,晚上帮他醒酒。


不过懂点历史的都知道,苏联人的“好心”向来需要付出代价,为检查“醒酒进度”,行政人员还在房间里安上针孔摄像头,把该拍的不该拍的都录了下来。


等到访问快结束的时候,苏联人拿出来一卷录像带,里边是苏加诺这几天女秘书帮他醒酒的细节,想要以此为筹码敲诈一笔,让印尼彻底成为自己的附庸。没想到“印尼人不吃这一套”,苏加诺看录像看的兴致勃勃,边看边跟边上的苏联人探讨,看完还问能不能把这盒录像带带回国,以便于在国内公演,让全国人民都知道他们的国父有两颗强大的腰子。


苏联人瞬间无言以对,敲诈行动也彻底宣告破产。


◎ 在酒桌上,老部下当然要给老首长面子了


当然,苏联这一套酒桌文化被他们输出到跟苏联关系友好的那些国家,中国也是那会儿学会了这一套,逐步推广开来。


这种酒文化与其说是文化,还不如说是一种服从性测试,让老板们、老爷们得到更顺心的服从,以便于进行更肆无忌惮的欺压。


古时的曲水流觞,成兰亭,那是文化;李白的斗酒诗百篇,那是文化;苏轼的诗酒趁年华,那是文化;唐寅的桃花换酒钱,那是文化;纳兰的中酒敲窗雨,那是文化。


现今的举杯如牛饮,有异性还要抱一下,那是流氓。不光青年人反感这种流氓文化,相信每一个有良知的人,也都会反感。

(END)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养虎为患:是谁促使苏联重工业迅速崛起?| 循迹晓讲


最奇怪的战斗:为救法国人,美德联军痛击党卫军 | 循迹晓讲


塔利班是靠游击战"击败"美帝的吗?| 循迹晓讲


苏军惩戒营:想回家?拿命换!| 循迹晓讲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直达上颚,然后充满鼻腔、口腔的鸡尾酒有...
老挝“夺命伏特加”致6名游客中毒身亡!其中两名19岁女生正毕业旅行
​什么叫特供?真是超出普通人的想象!
苏联精神病院的独特用处
苏联819事件:不向人民开枪,是苏联红军最后的尊严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